在中国古代清官榜上配资网络配资炒股,唐代的狄仁杰与宋代的包拯堪称双璧。虽然同为青史留名的好官,但成名之路却大不相同:包拯以断案如神著称,狄仁杰则以惩治权贵闻名。
影视剧中的狄仁杰总是气度不凡,往往一个眼神就能让作恶的达官显贵伏法认罪,俨然是朝堂上呼风唤雨的人物。但翻开史书会发现,这位传奇人物最高只做到三品官。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官场,这个品级看似不高,为何却能令权贵闻风丧胆?这要从唐朝特殊的官制说起。
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,其中尚书省下设的六部长官均为正三品。这个品级看似不高,实则手握重权。这种特殊现象源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之路。当年李世民以尚书令身份发动玄武门之变,登基后为避讳,尚书令一职便不再实授。到武则天时期,真正掌权的官职多从三品起,如六部尚书、侍中等要职。
展开剩余63%狄仁杰的仕途在武则天时期达到巅峰,担任户部尚书兼同凤阁鸾台平章事。这个三品官职相当于宰相之职,是当时朝堂的实际掌权者。武则天甚至特准他见驾不跪,尊称国老,这份殊荣让满朝文武无不敬畏。
但狄仁杰的威望不仅来自官职。在政局动荡的武周时期,他始终刚正不阿。唐高宗时,他冒死进谏救下误砍昭陵柏树的将军;武则天时期,他多次弹劾酷吏来俊臣。最令人称道的是,当武则天为立储犹豫时,他一句臣只见子供其母,不曾见侄奉其姑,促成李显重获太子之位,为大唐续命。
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堪称罕见。即便酷吏多次诬告他谋反,女皇始终力挺:狄公乃真君子。这份信任让狄仁杰能放手整顿吏治,就连武则天的侄子犯法,他也照惩不误。
从基层小官到位极人臣,狄仁杰始终秉持为民请命的初心。他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剑,斩尽世间不平事。正是这份铁面无私的担当,让他跨越千年仍被世人传颂,成就了狄公美名,万古流芳的传奇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